公司商务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大状说法 > 公司商务 > 正文

中外资银行今年四大博弈点

作者:大状说法  发布时间:2014/2/17 21:10:12 次围观

      在上海的银行圈里,关于“上海自贸”的话题仍在发酵。1月7日,东亚银行开设外资银行在自贸区的首家支行。
  事实上,外资银行普遍看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的未来,且认为“上海自贸区能促使银行推出新的服务,并实现在中国更快的战略扩张”。
  本报还获悉,外资行正等待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银监会出台相关细则,同时,对于在中国的未来,他们的观点是既“面临严峻挑战,但也持乐观态度”。
  《外资银行在中国》一书的作者陈澍告诉记者:“2014年,无论对中资还是对外资银行而言,都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
  具体而言,2014年,银行业的机遇和挑战在于:会面临市场对利率进一步放开、人民币升值加速、自由贸易区的资本流通,宏观金融监管等诸多课题。而上海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系主任奚君羊则认为,“2014年,银行面对的挑战仍然大于机遇。”


  博弈点之一:
  利率市场化考验经营能力
  在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银行创新的可能性增大,比如,银行会发售可转让存单的业务,在这种金融改革的背景下,银行可能会扩展业务空间
  “利率市场化改革令中资银行在短期内将面临存贷款利差缩小、盈利水平下降、竞争加剧的压力,风险的复杂性和关联性也将相应上升。”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近日表示。
  建设银行批发业务总监许会斌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称:“从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挑战方面分析,首先,存贷利差会大幅收窄,商业银行,特别是传统息差业务盈利能力会有所弱化,贷款企业的规模偏重,大客户的贷款利率比重将来会更大,占比较高的低息活期存款会向高息的定期存款转移,未来存款付息成本可能会迅速上升。其次,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存款利率空间上浮扩大,银行利率定价方式和定价的能力都将受到严峻的考验。”
  许会斌还认为,尽管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但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面临的这种利率风险,流入性风险,包括道德风险在内的信用风险将进一步扩大。另外,存款保险制度一旦推出,商业银行的保费支出将增加商业银行的成本费用。
  在奚君羊看来,在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银行创新的可能性增大,“比如,银行会发售可转让存单的业务,在这种金融改革的背景下,银行可能会扩展业务空间,扩展业务的条件也逐步走向成熟”。
  “如果银行能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环境,自主差异化经营,将面临非常大的机遇。”奚君羊称。
  相比于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中相对具有优势。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蔡鉴昌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外资银行寻求的是公平的竞争平台。所谓公平,就是在尽量少监管的平台下运作,这些外资银行在国外很多利率市场完全开放的地方都有他们的分支机构,所以在利率完全开放的经营环境下他们的运营经验都比较先进。”


  博弈点之二:
  汇率市场化施压风控管理

  汇率市场化步伐加快会使人民币汇率波幅进一步扩大,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汇率风险。他们必须由以前主要考虑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风险转变为对升、贬值两个方向的风险进行规避
  对商业银行来说,汇率市场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最直接的挑战就是,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多要求。汇率波动幅度的加大,将使得汇率变动趋势更加难以预测,产品和业务定价难度提高。随着人民币远期、汇率期权、期货等市场的发展,对银行的风险管理也提出更高要求。
  2012年,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据悉,这是时隔五年来,中国第二次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幅度。而汇率浮动幅度的扩大,也是汇率市场化推进的必然结果。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佩珈分析,汇率市场化步伐加快会使人民币汇率波幅进一步扩大,这意味着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汇率风险。对企业而言,必须由以前主要考虑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风险转变为对升、贬值两个方向的风险进行规避,相应地,企业将会对银行各类汇率避险工具提出更多需求,从而促使银行不断创新和扩容避险工具。
  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改革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催促着中资银行加紧步伐坚定不移地“走出去”。
  王洪章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预计到2015年,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占进出口的比重将超过20%,人民币贸易与投资衍生出来的结算市场容量将接近9万亿元人民币,相应的融资需求接近2万亿元,海外人民币债券规模可达到6400亿元,人民币FDI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事实上,从近几年来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情况看,金融危机发生后,中资银行明显加大了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一方面,在地域上,进一步布局发达经济体的同时,呈现出向新兴经济体转移的趋势;另一方面,在进入海外市场的途径上,依然以申设机构为主,但并购案例正在增多。
  以建行为例,上半年建行成功参与俄罗斯第二大银行——俄罗斯外贸银行新股增发,投资金额达1亿美元,成为其今年开设莫斯科子行后在俄罗斯市场完成的又一项重要投资活动。


  博弈点之三:
  自由贸易区比拼坚守耐力
  外资银行在等的过程中,监管者也该思考如何令中国银行业市场更具吸引力,留住那些对中国充满期盼但未必有足够实力去等的外资银行
  面对自贸区政策,外资银行普遍持观望态度,但保有积极等待细则下台的架势。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蔡鉴昌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根据最新数据,外资银行目前有12家已经在自贸区成立了支行,或获批成立了支行。目前大家都是一个观望、等待的态度,但有一点,这些银行非常一致,都支持自贸区的成立。”
  蔡鉴昌同时称,外资银行在自贸区将来发展得怎么样,跟人民币的国际化分不开。如果这些外资银行在上海自贸区能做到像现在号称“自由港”的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那样,就要让人民币国际化“跟上步伐”。这方面,外资银行就在等一些相关的细则。
  对此,《南华早报》金融编辑陈澍认为:“从目前市场中大家普遍讨论的热点来看,短期内可能还会维持类似‘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特别对外资银行而言。”
  他观察到,以上海自由贸易区为例,虽然近期有不少外资银行纷纷率先宣布在自贸区内设立网店,但对于他们在自贸区内的分支行到底和自贸区外的分支行在具体业务创新上有何不同,目前恐怕没人说得清楚,“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大的方向,那就是自贸区如何成为一个试验田,令资本流通加速。但从监管者的角度来看,这也势必和严防‘热钱’有关,所以无论是监管者还是外资银行本身,大家说到底,可能都还得‘摸着石头过河’”。
  陈澍说,过去几年,不少“等不及”的外资银行或多或少从中国撤资、裁员,转战其他新兴市场,“外资银行可以等,但在等的过程中,我们的监管者也应该思考如何令中国的银行业市场更具有吸引力,去留住那些对中国充满期盼但未必有足够实力去等的外资银行”。
  安永调查显示,现在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体系总的市场份额仍不到2%,未来最多也就预测到4%。“‘不少外资银行家私下也抱怨,连10%都没有’,最终,可能还是几个大外资银行陪国有‘四大行’玩。总之,至少在中国境内,外资银行真正做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陈澍说。


  博弈点之四:
  监管大升级增加盈利难度

  流动性监管要求提高,银行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流动性覆盖率要求银行必须持有具有更高流动性但可能生息能力较差的资产
  抛开宏观政策和趋势的变化,近年来,金融监管更趋严格,对银行盈利和资本管理能力实际上也提出了挑战。综合来看,后危机时代各主要国家及国际监管机构变革步伐愈加迅捷,纷纷通过增设监管指标、改组监管机构、延伸监管范围、调整监管重点等方式,构建更为严格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
  “实施动态拨备监管,传统盈利模式面临挑战。”市场人士告诉记者,银行贷款拨备比率不得低于2.5%,意味着商业银行对于任意一笔新增贷款,首先要提2.5%的拨备,贷款规模越大,贷款拨备金额将同步增加,这将大幅压缩银行业净息差收入,传统的以存贷款业务为主体的经营结构和以利差为主的收益结构将难以为继;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意味着商业银行必须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直接影响银行当期的利润规模。
  上述市场人士还认为,流动性监管要求提高,银行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流动性覆盖率要求银行必须持有具有更高流动性但可能生息能力较差的资产,保证压力情境下持续30天的资金净流出水平。净稳定融资比率则要求银行必须更多地吸收存款,满足一年内可用的稳定资金来源大于稳定资金需求。
  奚君羊表示:“银行业是周期性行业,还是非常地依赖中国宏观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监管环境,如今宏观市场不景气,让银行还本付息的压力增大,银行吸收资本的能力下滑,本身资金回收受阻。另外,客户在银行的存整率上浮,这就直接导致了银行本身可以动用的资金有限,一旦银行要启用资金,会导致本身的资金不足,形成‘钱荒’,这在2014年可能会反复出现。过去银行习惯于走扩展规模与效益的老路,形成了‘扩展惯性’,一旦来源不足,就可能会动用大量的理财产品来吸收资金。这种‘惯性’都有待调整。”
  相对内地的金融监管环境,香港“自由度”显然更高,如今在香港外资银行的生存状况如何,香港贸易环境对内地又有哪些启示?
  陈澍分析:“香港的银行市场环境和内地非常不同,香港的利率是放开的,完全由市场决定,香港也是自由港,贸易往来自由,资金也很自由,这使得香港至今仍是绝大部分国际主要银行亚洲总部所在地。”
  陈澍介绍:“香港的外资银行主要做三大业务,第一是零售银行业务,做得最强的有‘五大’:中银香港、汇丰、渣打、恒生、东亚,其中中银香港、汇丰、渣打还是香港的三大‘发钞行’,当然,他们也意识到只为700万香港市民服务是肯定不够的,所以越来越多的银行也把零售银行中比较高端、复杂的理财业务的目标客户群锁定常来香港购物、旅游的内地富人身上,这是近年来一个比较明显的新趋势。”陈澍进一步分析,第二大业务是企业银行,包括现金流管理、贷款、融资等,最近几年,不仅仅是上述五家本地“五大”更关注这些业务的发展(其中和中资企业在香港大力扩张也有关),其他亚洲区域性银行,特别是新加坡的两大银行,如星展银行、大华银行在香港的扩张也很迅猛,业务上突飞猛进。
  “至于第三类业务则是投资银行业务,香港的股票市场就IPO上市规模而言,去年排第二,仅次于纽约,所以这里也是华尔街投行争相抢客的重要阵地。”陈澍说。(来源:国际金融报)

 

-------------------------
大状说法:http://www.dazhuangshuofa.cn
 
                                      
大状说法|公司商务|婚姻房产|刑事辩护|知识产权|交通事故|涉外诉讼|业务范围|收费标准|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137 7435 4747, 137 6492 0160(杨律师) 工作时间:09:00-18:00 |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新会路468号中环现代大厦706-708室
※ 我们了解法律,也了解您的权利! ※ 为劳动者做救济,为创业者谋策划! ※选择我们,选择坚强的后盾! ※
Copy Right 2010-2013 大状说法律师团队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SEO大学-网站建设-网站优化